韓國實體店經營遭受重大沖擊 跨境電商來勢兇猛!

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
繼續在永銘國際官網閱讀文章
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
2015年被認為是跨境電商的洗牌年,許多商業巨頭都紛紛進入這個領域掘金,導致該領域內的一些小玩家與創業者生存艱難,而這一現象在韓國市場尤為典型。
韓國跨境電商領域自2015年初就刀光劍影,跨境電商們幾乎將韓國市場全部瓜分,至年尾才有了短暫的和平。跨境電商的迅速崛起,背后卻是實體店銷量的悲劇……
據數據顯示,目前韓國女性居民為2000多萬,而中國僅僅某美妝網站的女性用戶就有這么多,韓國化妝品牌又深受國人喜愛,因此,韓國化妝品牌想要提升銷量,打開中國市場無疑是不錯的選擇。而進駐中國,在中國開設專賣店或專柜等手續繁雜,時間至少也需要1—2年,這就給了中國的跨境電商們一個絕佳的好機會。
基本上韓國品牌都愿意為了中國市場擴大產能,甚至還有一些品牌愿意為中國市場提供一些品質更好的特供商品,比如韓國好奇Huggies在2015年年底與母嬰電商蜜芽簽署合作協議之后,其大田工廠負責人就明確表示“或許未來為引進更多生產線來供應中國市場需求,其中一些質量特別好的產品也將會僅供中國市場”。
在韓國跨境電商發展得如火如荼之時,韓國的實體店市場卻逐漸萎靡。在去年年初之時,韓國首爾明洞的免稅店里還滿是中國面孔,但隨著中東呼吸綜合癥確診患者的死亡,原本應該人頭攢動的明洞街頭,卻空空蕩蕩。而且一向倍受國人青睞的濟州島,游客數量也銳減。
不僅數量銳減,而且在中東呼吸綜合癥風波之后,中國游客在明洞和樂天等大型免稅店的消費,與去年年初的一擲千金相比,也更趨理性。大多數游客的消費并未過萬,甚至有些游客購買的商品不足千元。
據一位游客透露,現在韓國免稅店里的大多數商品在國內的電商平臺上都有出售,價格與免稅店的也差不了多少,因此,只有電商平臺上沒有的品牌,才會在韓國本土購買,這就是導致實體免稅店銷售量下滑的主要原因,也是跨境電商對實體店的一次沖擊。